第 20 章
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哲學家:讓我們整理一下目前討論的內容。一開始,你對阿德勒提出的「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這個定義表示不滿,對吧?所以開始了一連串圍繞著自卑感的討論。

年輕人:是啊是啊,因為自卑感的話題不太過震撼,讓我差點都忘了。說到這個,我們到底為什麼會提到自卑感?

哲學家:因為它和競爭也有關聯。請記住,人際的關係軸上一旦有「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無法逃離不幸。

年輕人:為什麼?

哲學家:因為競爭的最後會有贏家與輸家。

年輕人:有贏家與輸家,不是很好嗎?

哲學家:請你以自己為例子,具體想像一下吧。假設你對身邊的人懷抱著競爭意識好了。然而哪裡有競爭,哪裡就有優勝劣敗,你們之間的關係也就不得不考慮輸贏的問題。就像A考上了知名大學,B進入大企業工作,C與一位美如天仙的女生交往中,和他們相比之下,自己卻是這種狀況等等。

年輕人:呵呵,還真的很具體呢。

哲學家:一旦意識到競爭或勝負,必定會產生自卑感。因為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只想著:贏了那個、輸了這個之類的,自卑情結或優越情結都是在這條延長線上。那麼,對現在的你來說,其他人會變成什麼樣的角色?

年輕人:嗯,是競爭對手嗎?

哲學家:不,不僅僅是競爭對手。在不知不覺中,其他所有的一切,甚至是全世界,都會被你視為「敵人」。

年輕人:敵人?

哲學家:也就是說:你會覺得人們老是瞧不起你似地嘲笑著,打算一有機會就攻擊、陷害你,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敵人,而且全世界都是可怕的。

年輕人:和不能掉以輕心的敵人……競爭嗎?

哲學家:競爭的可怕就在這裡。就算你不是輸家,就算你一直獲得勝利,但只要你置身於競爭之中,內心就無法得到片刻安寧。因為不想成為輸家,而且為了不成為輸家,必須贏下去,也沒辦法相信別人。社會上有許多人雖然獲得成功,但同時卻無法感受到實質的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對他們而言,世界是一個危機四伏、草木皆兵的地方。

年輕人:話是這麼說沒錯啦……

哲學家:不過實際上,其他人是不是真的像你所想的那樣盯著「你」呢?他們真的二十四小時一致監視著、虎視眈眈地想乘機攻擊嗎?恐怕不是吧。

我有一位朋友,聽說他在少年時期,會花很長時間在鏡子前面整理頭髮。結果他的祖母對他說:「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啦。」從那之後,他說自己活得比較輕鬆自在一點了。

年輕人:呵呵呵,老師您真的很討厭耶。剛剛根本是在影射我吧?也許我真的把身邊的人當成敵人沒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不會從哪裡射來一枝冷箭,讓我害怕的不得了;而且總覺得被監視,遭受嚴苛的批評,甚至被攻擊。

還有,就像那個照鏡子的少年一樣,我的確也有這種自我意識過剩的反映。其實別人根本就沒在看我,就算我倒立在路上走,也不會有人在意!

可是老師您覺得呢?您還是認為我的自卑感是自己「選擇」的、是有什麼樣的「目的」嗎?說真的,我實在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說法。

哲學家:為什麼?

年輕人:我有一個大我三歲的哥哥。他總是很聽爸媽的話,不管是讀書還是運動,表現都很棒,完全就是個認真優秀的模範生。我從小就在不斷被拿來和哥哥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當然,跟大我三歲的哥哥相比,無論做什麼我都贏不了他。對於這一點,我的爸媽根本不在意,而且也不把我放在眼裡,一直把我當成小孩子看待,不管什麼事都一概否定、叫我閉嘴不要有意見。我簡直就是活在自卑感的爛泥巴裡,沒有選擇,更無法不在意和哥哥的競爭!

哲學家:原來如此。

年輕人:我曾想,自己就像是一條沒辦法正面曬到太陽的絲瓜,會因為自卑感而扭曲變形一點都不奇怪。如果有人在同樣的環境下還能長得正直挺拔的話,還真希望有誰可以把他帶來給我瞧瞧!

哲學家:你的心情我非常明白。那麼我們就把你和哥哥的關係也考慮在內,來想想「競爭」這回事吧。如果你不把和哥哥或其他人的人際關係放在的「競爭」這個軸上思考的話,你認為這些人會變成什麼樣的角色?

年輕人:喔,哥哥是哥哥,別人是別人吧?

哲學家:不,應該會變成關係更接近的「夥伴」。

年輕人:夥伴?

哲學家:你之前說過吧?你無法發自內心祝福那些看似幸福的人。這就是因為你把人際關係當成是競爭,認定別人的幸福就像是「自己的挫敗」,才無法給予祝福。

不過,一旦脫離了競爭的模式,就沒有勝過別人的必要,也就可以從「可能會輸」的不安中解脫,打從心底祝福他人,甚至為他人的幸福提供更積極的貢獻。當對方陷入困境的時候,總是讓你想伸出援手的那個人,對你而言,就是「夥伴」。

年輕人:嗯。

哲學家: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對世界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你不會把這個世界當成危險的地方、不會受無謂的猜疑心干擾,全世界也都會是安全又舒適的,人際關係上的煩惱應該也會減少很多吧。

年輕人:……真是幸福的人呀!不過呢,那種人是向日葵!向日葵啦!有充足的陽光和水提供養分,這樣的說法完全是屬於向日葵的。在陰暗的角落裡長大的絲瓜,是辦不到的!

哲學家:這樣的話,你就還是回到了決定論囉。

年輕人:沒錯,我就是這樣!

年輕人在嚴厲的雙親教養下成長,從小就一直被拿來和哥哥做比較、受到欺侮。不管提出什麼意見都沒人理會,甚至要承受「沒用的弟弟」這種言語暴力。在學校裡也交不到朋友,下課時間總是呆在圖書館,認為只有圖書館才是屬於自己的地方。度過了那樣的少年時期,如今的年輕人完全是個不折不扣的決定論者。認為如果不是因為那樣的父母、不曾有那樣的哥哥、不是在那個學校受教育的話,自己一定會有個更光明的人生。目前為止,在討論中努力保持冷靜的年輕人,到了這個時候,累積多年的想法終於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