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在於「社會意識」

年輕人:那麼,請問老師——這裡我只需要一個單純的結論。老師您說,課題的分離是人際關係的出發點,那麼人際關係的重點又在哪裡?

哲學家:如果要我只說結論的話,那就是「社會意識」。

年輕人:……社會意識?

哲學家:對。這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概念。關於它的評價也很分歧。事實上,當年阿德勒提倡這個概念的時候,有許多人因此離他而去。

年輕人:好像很有意思。然後呢?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

哲學家:是上上次嗎?我們談到過要把別人當成「敵人」還是「夥伴」,是吧?

這裡我們再進一步想想看,如果別人是我們的夥伴,我們在夥伴的環繞下生活,就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歸屬」,而且也可以為夥伴──也就是共同體──作出貢獻,對吧?像這樣,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就稱為「社會意識」。

年輕人:評價的分歧點到底在哪裡?這種主張不是再平常不過了嗎?

哲學家:問題在於「共同體」的內容……當你聽到「共同體」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

年輕人:嗯,家庭或學校、公司、地區、社會等等的。

哲學家:阿德勒所說的「共同體」,其實不只是家庭、學校、公司、地區、社會,還包括國家或人類全體等所有的一切。以時間軸來說,甚至還包括了過去和未來,更進一步連動植物和無生物都包括其中。

年輕人:啊?

哲學家:也就是說,他所提倡的「共同體」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是在一個已知的框架中,他認為從過去到未來,還有包含宇宙全體所有的一切都是。

年輕人:唉,這根本無法理解。宇宙?過去或未來?到底在說什麼啊?

哲學家:聽到這種說法,大多數人都會有相同的疑問,很難馬上理解。連阿德勒自己都承認他所主張的「共同體」是一種「無法企及的理想」。

年輕人:唉,這就傷腦筋了。那換個方式問好了,老師您對於這個包含宇宙全體的社會意識,真的理解和認同了嗎?

哲學家:我認為是的。我甚至覺得,如果無法理解這個部分,就無法理解阿德勒心理學。

年輕人:喔~

哲學家:就像我一直跟你提到的,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它是不幸的根源。但反過來說,幸福的關鍵也在於人際關係。

年輕人:的確是。

哲學家:而且社會意識是我們在思考什麼是「幸福的人際關係」時,最重要的指標。

年輕人:那我就洗耳恭聽了。

哲學家:社會意識的英文是「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對社會的關注」。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社會學所說的「社會最小單位」是什麼嗎?

年輕人:社會最小的單位?這個嘛,是家庭吧?

哲學家:不,是「我和你」。只要有兩個人,就可以形成社會、產生共同體。要理解阿德勒所說的社會意識,首先就要以「我和你」為起點。

年輕人:以它為起點要做什麼?

哲學家:把對自我的執著轉變為對他人的關心。

年輕人:對自我的執著?對他人的關心?這是什麼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