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一舉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

年輕人:……總覺得有點無法接受。

哲學家:那就針對你找工作時的狀況,想像一下父母激烈反對的場面吧。事實上,當初應該也遭到反對,是吧?

年輕人:嗯,雖然沒有激烈到正面衝突的地步,但言談中總有那麼一點挖苦諷刺的味道。

哲學家:好,為了容易理解,我們把它當成激烈反對的情況好了。你的父親激動到破口大罵,母親則是淚流滿面地提出反對。除了絕對不同意你擔任圖書館館員之外,還逼迫你如果不和哥哥一起繼承家業的話,就要斷絕親子關係。然而,這種「不同意」的情緒要如何調試緩解,並不是你的課題,而是你父母的課題。你根本不用在意。

年輕人:請、請等一下!所以老師您的意思是「無論讓父母親多麼傷心都沒關係」嗎?

哲學家:沒關係。

年輕人:開玩笑!哪有這種鼓勵大家忤逆不孝的哲學?

哲學家:關於自己的人生,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年輕人:您是說,別人要對你怎麼想、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這都是別人的課題,而不是你的。是這樣嗎?

哲學家:所謂的「分離」就是這麼一回事。正因為你在意別人的眼光和對你的評價,所以才會不斷尋求他人的認同。那麼你又為什麼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呢?阿德勒心理學提出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你還做不到課題的分離,才會把原本應該屬於他人的課題當成自己的課題了。

請你回想一下老太太說過的那句話:「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她這句話,直接指出了課題的分離的重點。別人看到你的臉要怎麼想,是別人的課題,而不是你可以左右的。

年輕人:……這道理、道理我是懂啦。就理性的部分我是可以接受,但是心情上,我實在無法跟上那麼蠻橫的論點。

哲學家:那我們從其他角度來思考一下吧。假設有個人正因為公司裡的人際關係而苦惱。他的上司是個完全無法溝通的人,一有什麼事就大聲斥責,無論他怎麼努力,都無法獲得認同,連他說些什麼,對方都不肯好好聽。

年輕人:簡直就像我的上司一樣,他就是這種人。

哲學家:可是,獲得上司認同這件事,是你應該優先考量的「工作」嗎?所謂的工作,應該不是指受到公司同事歡迎吧。

既然上司討厭你,而且顯然有數不清的理由挑剔你,那就沒有必要一直主動靠過去。

年輕人:照道理來說,是這樣沒錯啦。不過他是我的上司,被直屬的上司疏遠,工作怎麼做得好?

哲學家:「因為上司對你冷眼相待,所以無法工作」,這又是阿德勒所說的「人生的謊言」。「我的工作之所以做不好,完全都是因為那位上司」,會這麼說的人,就是把上司當成「工作不順利」的藉口。就像那個有臉紅恐懼症的女學生一樣,這個「討厭的上司」對你來說有存在的必要性,讓你有藉口說:「要是沒有這位上司,我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年輕人:不,老師您應該不知道我和上司之間的關係吧!請您不要隨便猜測!

哲學家:這關係到阿德勒心理學的根本論述。你這麼生氣的話,就什麼也聽不進去了。「因為有那樣的上司,所以我無法工作」,這完全是決定論的觀點。如果是目的論,你就要想「因為我不想工作,所以編造了一個討厭的上司」,或是「因為不想承認自己辦不到,所以編造了一個討厭的上司」。

年輕人:以老師您最精通的目的論來看,是會變成那樣沒錯。但是我的情況不一樣!

哲學家:好,如果你已經可以做到課題分離的話,情況又會如何呢?也就是說,無論上司的怒斥有多不合情理,但那並不是「我」的課題。不合情理的這種情緒,是你的上司必須自己處理的課題。你不必向他靠攏,也不用卑躬屈膝、低聲下氣。你必須做的是,坦誠面對自己的課題,不對自己的人生說謊……如果你已經確實理解的話。

年輕人:不過,那……

哲學家:我們大家都因為人際關係而受苦。你或許是因為和父母兄長之間的關係,又或者是因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記得上次你曾經說過,希望能有更具體的對策。

我的提議是這樣。首先,想想看:「這是誰的課題?」然後將課題切割分離。冷靜地劃清界限,到哪裡是自己的課題、從哪裡開始時別人的課題。

接下來,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這就是具體而且隱含著某種可能性、能讓人際關係上的苦惱為之一變,也是唯有阿德勒心理學才有的劃時代觀點。

年輕人:……喔,老師您今天一開始提到「自由」的目的,好像漸漸浮現出來了。

哲學家:是的,我們正要開始談談有關「自由」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