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高敏感族在人際交往中具有無與倫比的天賦·深聊還是淺聊,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喜歡將精力用於那些看起來有趣的事上,因為在你看來那是值得的。

作為一個高度敏感型人,深入的對話總是能引人入勝;相反,膚淺的聊天卻讓你索然無味。你喜歡將精力用於那些看起來有趣的事上,因為在你看來那是值得的。

不過,在必要的時候能成功地將深入的對話帶回到表面,輕鬆地結束對話,進而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也非常重要。在你十分疲憊,無法支撐繼續對話下去時,也需要及時避免對話變得更加深入。

【如何有針對性地「深聊」】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保持安靜,注意傾聽。沉默可以在無形之中增加對話的深度。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如果我和來訪者只是安靜地坐著,什麼也不說,一段時間後我們的交流會更容易進展到更深層次。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會不習慣沉默。短暫的沉寂反而會讓他們加快溝通的進程。在這種情況下,沉默並不能帶來更深入的對話,甚至會讓接下來的交流更加雜亂無章,浮於表面。

你可以試著向對方請求:「能講得更詳細一點嗎?」如果對方仍然停留在事件表面,你可以直接詢問一些直接相關且更進一步的問題。當你們交流的內容變得越來越具體,你的捲入程度也會越來越高。比如,如果我說:「現在的人真的很沒禮貌。」對方回答道:「你能舉個例子嗎?什麼事兒讓你有了這種感覺呢?」在這樣的追問下,我會進一步講述道:「就拿昨天來說吧。我給朋友打電話,想跟她傾訴一下。但是她似乎一點都不關心我,絲毫不感興趣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在類似的情況下,這樣的對話會觸碰到我的內心,讓我感受到有人能真正瞭解我的感受。如果只是泛泛而談,那麼我們會持續被負面情緒困擾,無法釋放。但是如果我們更有針對性地去談問題的具體表現,被真正傾聽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想要進行深入的對話,你需要從泛泛而談轉變到具有針對性的交流,甚至以個人經歷舉例。相應地,如果你想要將對話拉回到表面,你可以再次轉換到泛泛而談式的交流。

【不想交淺言深,泛泛而談或只是解釋說明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不想對話變得太深入,泛泛而談或者解釋說明是中斷對話的不錯選擇。如果我說:「我感覺有點累,有點傷感。」而對方只是概括性地回應你:「我覺得每個人在這個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這樣的回答會讓我難以進一步描述自己的感受。如果回應是解釋性的,結果也一樣。比如,對方回應說:「你可能是因為昨晚睡得太晚了。」這些回答都會讓你難以找到契機將自己的個人感受拿出來細聊。當然,這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我可能會因此認為,其實其他人也會感覺疲憊,就跟我一樣。這意味著,其實我並沒有什麼問題。如果你想避免話題變得更深入,你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回答方式。

以前做牧師的時候,我常常用這種方法。遇到葬禮,我需要把很多事情交代給別人,比如安排葬禮的相關事項,選擇在葬禮上吟詠的詩篇。我還需要蒐集一些死者的信息,回家寫一篇在葬禮儀式上用的演講稿。所以我必須避免跟死者家屬過深地交流他們的傷痛。此時,使用一些概括性或者解釋性的語言更加合適,也更有禮貌,而不是直接說:「現在不是談這個的時候。」但是,在葬禮之後拜訪家屬,對話就應該更進一步了。

在夜大教心理學時,我也會儘量避免跟學員分享過多信息。在學生眾多的教學環境中並不適合暴露過多個人信息和感受。如果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內容有些私密,我就會使用概括性或者解釋性的策略使其回到淺層次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