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你是高敏感族嗎·我們更加謹慎,危機管理能力更強

我總是提前考慮好每個細節,想像所有可能的風險,並準備好對應的解決方案。

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你有兩種可能的選擇:一種是立即投入到新環境之中,進行探索;另一種是先等一等,看一看,思慮周全之後再行動。

一些人和動物會採取第一種策略,因為他們總是反應迅速,行為果敢,喜歡冒險;而另一些會選擇第二種策略,因為他們總是謹小慎微,習慣行動之前先耐心觀察一段時間。

以上兩種策略在不同情境下都可能是合適的。比如一群兔子遷徙到一片貧瘠的草地,天敵相對較少,那麼採取第一種策略的兔子會有更大的概率生存下來。它們會迅速佔領這片草地,在其他相對謹慎的動物到來之前把一切吃個精光。相反,如果這是一片肥沃的牧場,但是捕食者也很多,此時第二種策略則是最佳選擇。那些冒險衝動的兔子可能首先被天敵捕殺,而謹小慎微的兔子們則及時發現了潛藏的危險,從而有更大的概率存活下來。

同一物種裡的個體對這兩種策略有不同的偏好,這對整個物種長久存活下來是非常有利的。有時,只有果敢迅速的個體才可以存活下來,因為膽怯謹慎的個體會因為退縮導致挨餓至死;而有時,膽怯謹慎的個體讓群體裡的其他成員都效仿著保持警惕,這增加了每個成員存活的概率。不過,不管傾向於哪一種策略,都會有足夠的個體存活下來確保整個物種的延續。

相比之下,高度敏感型的人更偏好第二種策略,在說話做事之前總是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你可能對這類場景再熟悉不過:在開始一段對話之前,你可能已經想了很多:「如果他拒絕了,我就這樣做;如果他看起來比較高興,那我就……」行動之前,你可能已經把所有可能的結果都考慮了一遍。

高度敏感型的人不僅擅長想像可能的結果,還常常能預想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開始一件事之前,你可能會思前想後,將所有細節考慮周全。不過,這雖然會幫你降低出錯的概率,但是它也會降低你對事物的接受速度。因為你總是花太多時間去擔心可能的風險。

當我為培訓做準備時,我總是提前考慮好每個細節,想像所有可能的風險,並準備好對應的解決方案。而相對心寬的人就不需要做如此精細的準備,因為即使一切沒有按照計畫進行,他也不會自亂陣腳。

但是對我而言,一整天的培訓已經耗光了我所有精力。如果再有任何出乎意料的情況發生,我也沒有多餘的力量去應對。所以,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是最明智的選擇。

事實上,習慣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是一種非常好的能力。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對於那些難以忍受出現意外情況的人更是如此。但是它的缺點在於:你很有可能得長期處於擔心焦慮的狀態。或許你已經對此深有感觸。如果真是這樣,你可以學著如何選擇性地關閉這項能力。一些放鬆技巧或者冥想有時會比較管用。

或許會有人鼓勵你,要敢於嘗試,別瞻前顧後,學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高度敏感型人,行動之前花一點點時間考慮一下反而會更加明智。因為你並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處理衝突和失誤,你的身體裡儲存的能量實在有限。儘量避免沒必要的爭吵,因為它會讓你的神經系統久久不能恢復常態;也要避免飢餓、乾渴和寒冷,因為跟其他人相比,你會因此受到更深的影響。

【思考慢一點,到得快一點】

敏感者們總是能看透整件事情。這也是為什麼你需要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一件事。它的好處在於,無論你說什麼或者做什麼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或者是富有創造性的。許多作家、藝術家或者思想家都帶有典型的高度敏感型人格特徵。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在眨眼之間就做好一個決定。對我來說,在工作會議期間,我很難確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無法決定自己更傾向於哪一個行動方案。我更想把它留到後面,給自己一點時間將事情想清楚。一開始我會為自己在工作中延長大家做決定的時間而感到愧疚。無奈大家已經習慣了我的行事方式。但當我將自己的決定回覆給同事時,我發現他們非常尊重我的觀點和想法,因為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思維非常縝密。

延斯(Jens),55歲

與高度敏感完全對立的是行動被衝動和無意識控制。但是當某些高度敏感型的人被刺激淹沒,無法抽身時,他們很可能達到絕望的頂峰,瀕臨爆發,進而做出一些衝動行為來幫助自己抽身離開。比如突然辭職,跟朋友斷絕關係,瘋狂地吃喝玩樂,甚至是給年邁的父母打電話發洩自己的情緒。

有時,高度敏感型的人會被誤解為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兩者的區別在於,高度敏感型的人很快會為之前的行為後悔,尤其是當他們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痛苦或者不快時;而邊緣性人格障礙傾向於做出生氣和自我防禦式的反應。作為一個高度敏感型的人,你非常想要避免出現任何失誤。一旦你傷害了他人,即使是動物,不管以什麼方式,你都會感到極度愧疚,長時間處於深深的自責中。

【追求生活有趣、有味】

多數敏感者傾向於選擇相對謹慎的策略。他們總是將安全放在首位,享受熟悉的感覺。但是也有一些敏感者喜歡冒險,探索新的事物。如果你覺得自己容易感到無聊但又容易感覺疲憊,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喜歡尋求刺激的敏感者。而想要從中達到平衡其實並不容易。

作為一個尋求刺激的敏感者,如果你的生活總是被安排得滿滿噹噹,你很快就會厭煩這種不斷重複和無休無止的生活節奏。你總是想要給生活加一點調料,使之變得有趣一點。你渴望去旅行,尤其是去那些你從未去過的地方。

在旁人看來,這些尋求刺激的敏感者很可能會自己找一堆麻煩,難以收場。儘管他們很容易受到刺激,也很容易被刺激淹沒,但是他們總是不斷地去尋求新的挑戰,而又不斷變得疲憊不堪而難以應付這些挑戰。事後,他們又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責。但其實他們並不需要自責——因為對未知的渴望並沒有錯,只是這種渴望很難與他們的高度敏感型人格平衡。這有點兒像開車,我們必須一隻腳踩在油門上,同時另一隻腳踩在剎車上。只有兩隻腳完美配合才能驅使車子平穩前行。

【高敏感人喜歡聊深度】

大約有70%的高度敏感型人屬於內向型,而另外30%則屬於外向型。如果我告訴一個來訪者,在我看來他/她應該是一個內向的人,常常會立刻遭到反駁:「不可能,因為我不會一個人呆坐在角落裡,我並不喜歡一個人的感覺。」

如今,「內向」這個詞可能已經帶有貶義了。人們總是將它與難以接近、事不關己,喜歡自己待著,愛鑽牛角尖或者總是遊蕩在網絡世界裡等形象相聯繫起來。

根據榮格的理論,相比於物質世界,內向型的人更關注內心活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只關心自己心裡的一隅,其實他們也關注著別人。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你會發現自己對關於物質的膚淺話題絲毫不感興趣。漫無目的的閒聊很快就會耗光你的耐心。但你卻很樂意與人進行有深度的溝通,不管是一對一的對話還是分享式的小團體交流。相比於很多人的大群體,你更喜歡一些小組織,因為它所需要的精力更少。

其實,即使你是一個外向型的敏感者,你也不會將所有的時間都用於社交。因為你同樣需要屬於自己的時間來處理紛繁複雜的信息,跟內向型的人一樣。

我們很容易混淆高度敏感型和內向型這兩種特質。它們的確存在一些共同點。比如,榮格認為,內向的人也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喜歡思考和反省。並且這兩種類型的人都不需要過多的外部刺激,心裡都有五彩斑斕的生活,被自己豐富的思維和想像滋養著。他們也需要花費很多能量來思考和消化外部輸入的刺激和體驗。

當然也有特例,一些高度敏感型人雖然極度內向,但並不迴避社交,即使長久待在大群體中也不會感到不適。這些人常常成長於一個大家庭,或者習慣了學校的集體生活或者其他人多的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說,這種許多人在周圍的感覺是熟悉的,甚至是安全的。高度敏感型的人在社交中表現活躍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來自環境的壓力。如果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只有在你表現得外向活潑時才能得到家人的認可,那麼你會覺得表現得外向是一種必需。

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70%的高度敏感型的人比較內向。因為小團體有利於他們思考,也不會輕易讓他們身心俱疲。

但是,讓高度敏感和外向並存則非常具有挑戰性。對高度敏感的外向型個體而言,當他們興致勃勃地想要進行更多的社交時,總是對自己感到失望。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在高度敏感的內向型個體中,只是程度相對較輕。

【給自己貼標籤,就是為人生設限】

事實上,不可能存在一種分類方法讓我們百分百地符合其中一種類型。因為100個人就有100種類型。如果你嘗試將自己與某一種類型匹配,那麼你一定無意識地排除了人格中其他無關的特質。一旦你將自己定義為某一特定類型,你就會根據該角色給自己設定界限,進而忘記自己還有改變和成長的潛能。

將人定義為不同的類型能夠讓我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如果我們沒有發現這一點,我們就可能一直處於認為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樣的誤區裡。進而,如果他人的行事方式跟自己不同,我們就會斷定這是不對的。在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前,我就常對自己說,那些精力充沛、生活匆忙的人一定是因為害怕像我一樣深入瞭解自己。我堅信他們其實是在逃避某些事物。而現在,我知道他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生活著而已。

同樣地,外向型的人也可能相應地認為,那些內向型的人其實就是冷漠、自私,對他人沒興趣,不願意將時間浪費在別人身上而已。如果外向型的人看見對方寧願一整晚都獨自待著而不願跟自己一起度過,他很可能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做錯什麼了。因為他無法理解安靜的獨處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另外,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也能幫助夫妻之間更深地瞭解對方,增進雙方感情。